抓机遇 谋图专业新发展 细调研 体现行业真要求
——我系积极优化涉警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高职院校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的关键环节,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体现。我系根据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学院2015年工作要点,认真谋划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涉警专业结构,成功申报三个涉警国控专业,进一步增强了服务行业的能力。
一、抓住机遇,谋图专业新发展
我系作为学院带有警字特色的教学系,多年来一直根据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变化,调整专业结构,至2015年,开设专业包括刑事执行、司法警务、心理咨询、监狱管理和法律事务(基层司法行政方向)5个专业。其中,刑事执行专业、司法警务专业和心理咨询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监狱管理专业和法律事务(基层司法行政方向)专业是中央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专业,为安徽省公安系统、司法行政系统特别是监狱系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行业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如强制隔离戒毒管理、狱内侦查等)人才缺乏,同时校内学生毕业因专业所限面临出口瓶颈,专业发展受限。我系一直努力在对专业做一定优化调整。
2015年,司法部结合司法行政部门干警队伍建设的需要,为促进干警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响应中央提出的要改革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制度,加大警察院校毕业生入警比例,会商教育部最终确定了司法行政监狱戒毒干警队伍建设急需的8个国控涉警专业,并由教育部在
二、深入调研,认真撰写申报材料
这次专业申报工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任务重,拟增设的专业数多达4个,包括信息管理系承担申报的《司法信息技术》专业;二是时间紧,前后只有一个多月的申报时间。三是工作复杂、材料质量要求高、每个专业申报材料涉及六项大材料,尤其是四个专业同时申报,在材料格式、相关内容的表述、相关数据的使用、师资力量的配置等多方面均必须协调统一,协调难度非常大。四是审批严格。国控专业的设立要经省级主管部门同意后,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议、教育厅审核,再报教育部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评议、司法部审核,最后由教育部审批。
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系高度重视涉警专业的申报工作,精心组织,抽调精干人员,以团队的方式攻坚克难。各项目组成员本着主人翁精神,心系学院发展,高度负责、乐于奉献,超负荷运转,经常加班到深夜,确保申报工作能够按时完成。在专业申报期间,各项目组深入行业和有关院校调研十多次,听取行业意见,搜集第一手材料,分析和预测人才需求,撰写了详实的分析论证报告;认真学习和领会高等职业教育精神,根据专业申报设置新要求,完成了4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基本标准、专业建设规划、备案表等近30万字的材料撰写和教学文件制定工作。我系先后组织召开项目组协调会和统稿会12次,对申报工作进行协调,对材料进行修改、完善。按照专业申报要求,各项目组在系统一组织下,分别召开了由行业、教学、课程等方面专家参加的专业设置论证会,学院主要负责人亲自主持论证会,参与论证的校外专家多达40人,分别来自省教育厅高教处、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监狱局、省戒毒局以及相关公安局、监狱、戒毒所、医院等行业一线岗位和有关院校。各申报项目组认真梳理和吸纳专家意见,完善申报材料。
三、成功申报,专业设置行业服务特点显著
经过一个多月紧张而又艰辛的工作,上述四个专业申报材料于2015年12月上旬报送省教育厅,经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议通过和审核后上报教育部。日前,教育部印发了《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我院所申报的四个涉警国控专业因学院办学水平高、申报材料质量高,全部获得批准。上述专业获得批准后,我系的专业设置呈现一个明显特点:除心理咨询专业外,监狱管理和法律事务(基层司法行政)两个试点专业以及五个涉警国控专业均是面向司法行政系统培养后备力量,进一步突出了学院“立足司法行政”的办学定位以及“植根于司法行政、服务于司法行政,在服务中追求发展”的工作理念。
为办好上述各个涉警国控专业,我系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修改完善教学文件,继续坚持校局(监、所)联盟,实施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以练警能为核心,突出职业能力特征,为监狱、戒毒等行业提供更专业的人才保障和更好的智力支持。(潘家永宋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