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类史上最牛的创业史”,“这个创业团队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拥有一份马克思主义的计划书”。如此清新活泼、别具一格的讲述来自我院一位00后学生潘飞的微课“活的马克思主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走上思政课讲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传扬红色理论,是政治理论部教师开展思政课综合创新,丰富课堂实践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
2018级心理咨询(2)班潘飞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相关研究文章也有一定涉猎。在15分钟的微课中,他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的发展历程,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特质及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指导意义,最后引用马克思高中毕业论文中的一段名言“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追求。潘飞的微课以00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解读艰涩的理论,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且情理并重,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一个高职学生能有如此不俗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表达能力,赢得师生们的交口称赞,同时大家再次感叹警院学生人才济济。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今年3月18日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要求”、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八个相统一”,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部教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基本遵循,在院领导悉心指导下,以“名师工作室”、省级教学团队等项目为依托,守正创新、铸魂育人。教师们在坚守思想性、理论性的同时,适应高职生的学情特点,开展了经典诵读、时事播报、课堂调查、讨论辩论、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参观考察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寓教于行,达到理论性与实践性、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增强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也增进学生们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