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赴省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者:王芸发布时间:2024-06-25浏览次数:25


621日下午,冒着霏霏细雨,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支部党员教师率青马社团、党务工作专业及授课班级三十多名学生代表,到省博物院庐阳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参观了“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展”。 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在19588月至1972年底的14年中,皖西人民在党的带领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创造了堪称“人间奇迹”的治水史诗。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灌溉面积最大、唯一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特大型灌区,被誉为“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


300余件套各类展品以及350余张照片和图表,结合艺术品创作、历史情景复原、沉浸式体验空间等多种手段,完整呈现了淠史杭灌区建造背景、擘画过程、工程规模和巨大经济、生态效益。展览因政治站位高、题材新颖、内涵深刻,契合时代需求,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和中央网信办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推介项目,荣获第二十一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参观中,师生们深刻感悟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淠史杭罐区就是一部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践行初心使命、改天换地的奋斗史。听党话、跟党走。在工程建设中,共产党人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每到关键时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不畏艰险、挺身而出,冲在第一线。这段新中国创业史让党员教师对党纪学习教育的历史意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参观结束后,师生们纷纷表示,翔实丰富的视听资料、沉浸式体验式的观展过程让大家上了一场精彩生动的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师生们近距离了解领会了淠史杭罐区所蕴含的“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今年五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学习贯彻重要指示精神,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一审:华洁 二审:周小洲 三审:王芸)




1